公司新聞
北方重工新產品漂洋過海受好評
近日,從日本歌山制鐵廠水渣轉運碼頭傳來好消息,由方大集團北方重工自行研發制造的RSM1250自移式伸縮環形堆料機,帶載試車一次成功,運轉正常且各項指標均符合驗收標準,獲用戶好評。
改革為企業創新鋪平道路
眾所周知,北方重工被譽為“共和國重工業的搖籃”,北方重工的前身沈重集團與沈礦集團都曾經為新中國的重工業發展創造了不勝枚舉的“第一”。但是由于發展理念陳舊、經營機制落后、歷史包袱沉重,企業生存發展越發舉步維艱。
2019年4月30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東北振興和深化國企改革的有關精神,在遼寧省委、省政府和沈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推動下,北方重工順利完成司法重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遼寧方大集團依法成為北方重工第一大股東,北方重工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混改給企業帶來了重生的機遇,也讓我們有了用武之地,大家哪能不全力以赴呢。”說起這臺新產品,設計師王秋敏不無感慨。2002年進入北方重工的她始終專注于散料裝備設計2018年她主持的《伸縮環形堆料機》課題被授予公司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產品研發設計類一等獎。但是由于企業當時的生產經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課題研發不得不終止,她多年的心血也面臨著付之東流的危險。
正當她彷徨苦悶的時候,企業發展迎來了轉機。方大集團的到來徹底激發了北方重工的潛能,在方大集團的支持下北方重工持續加大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資金投入,全面提升重大高端裝備設計研發實力和生產制造能力。王秋敏研發的項目不但迅速上馬,而且升級為《自移伸縮環形堆料機》項目,她和她的設計團隊有了全新的舞臺。
文化引領帶動思想轉變
“苦點累點沒啥,工期咱們可不能耽誤!”負責組裝試車的車間主任郭鵬看著眼前的“大家伙”,言語間充滿了自信。企業實施混改后,員工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這源于方大集團所獨有的企業文化。
北方重工實施混改后,快速導入方大集團“黨建為魂”的企業文化,遵循“經營企業一定要對政府有利,對企業有利,對職工有利”的企業價值觀,用黨建文化引領企業發展,堅持按照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要求發展企業。
混改以來,北方重工高度重視思想建設,通過內刊、微信、大宣講等方式宣傳國企混改的深刻意義以及公司發生的深刻變化,積極催生“適應新體制、展現新作為”的思想氛圍,堅定全員信心,引導全員樹立正確的市場觀、競爭觀。進一步傳遞幸福生活是靠全體員工拼出來、干出來的,而不是“等”出來、跟企業“要”出來的。只有辛勤付出才能收獲企業發展的甜美“果實”,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發展得更好。
在此背景下,員工們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為了保證產品的集港要求,北方重工員工把困難想在前面,事先規劃了小部件的現場裝配位置,不因臨時調轉部件浪費時間。與此同時,由分廠挑選出業務骨干成立了攻關小組,對所有的風險點提前做出應對預案。隨著部件陸續到達了安裝現場,領導干部帶頭干,員工們的干勁也來了,他們主動延班,往往一干就到了深夜,卻沒有人叫苦叫累。雖然工期緊,質量卻絲毫不敢松懈,在驅動的打表調試過程中,技術工人們不辭辛勞,反復測量、反復調整,最終達到了高于設計要求的精度。在臂架的連接過程中,使用經緯儀反復幾次進行調試和復檢,保證整個臂架的直線度更高。
多勞多得激勵員工共創共享
“方大集團多干多得,干到給到的激勵機制,給我們員工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實惠,企業混改的路子真的走對了。”北方重工的員工現在都深有感觸。
北方重工結構件分廠一車間組對工李剛,面對堆取料機桁架“栓接”效率低,不易操作的難題,和工友們大膽提出將“栓接”改為“焊接”的改進意見被采納后,組對效率大幅提高;面對盾構坡口大,焊接和探傷難度大,浪費焊材的實際困難,他們全力攻關,破解了關鍵難題,避免了浪費,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員工們把企業當了成自己的家,你追我趕,奮勇爭先,屢次突破日產80噸結構件生產任務大關,員工收入增長明顯。
“真沒想到我們一線工人能收入過萬,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收入如今落入員工的口袋里”“以前下班就張羅回家,現在我們下班都不走,得主動把活干出來”。得到實惠的員工們紛紛表達自己樸素的心聲。
豐厚的收入,讓員工們看到了“金山”,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了無限憧憬,同時也激勵著員工為企業全身心的付出。從8月3日到8月29日整整26天的時間里,員工們克服了高溫和戶外作業的考驗,白天忍受著風吹日曬,晚上還要忍受蚊蟲的叮咬。結束安裝時每個員工都被曬的黝黑,個別的臉部還會爆皮,身上更是有很多蚊蟲叮咬后的紅紫。
但是當產品一次性帶載試車通過的消息傳來后,所有的付出都變成了“值得”。憑借著產品功能全應用領域廣,土建基礎少,項目投資成本小,設備可長距離轉運反復利用,以及840噸/小時的裝載量等諸多特點,這臺新產品必然將在港口散料裝載、礦山裝載等一系列領域中發揮極大作用。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頗具實力的企業主動聯系了北方重工,表達對此類產品的強烈需求。北方重工也必將以大國重器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為國家和產業鏈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